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通督开窍中医特色疗法

靳三针治疗儿童自闭症(儿童脑病)的研究与应用
发布日期:2024/11/23

概述

靳瑞教授研究针灸治疗脑病已有48年,实践证明针灸对脑神经的作用很大,能直接影响脑神经。我们在靳老的带领下用“靳三针疗法”治疗了大量的脑病,发明了一些新的穴组来治疗各种与脑有关的疾病,如“靳三针”治疗脑血管意外后遗症,“老呆针”治疗老年性痴呆,“眼三针”治疗视神经萎缩,“耳神经”治疗神经性耳聋,“智三针”治疗儿童神经发育迟滞等,均获得很好的疗效,而且在治疗后很少复发,并且《智三针为主治疗儿童精神发育迟滞逇临床与实验研究》于1998年获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技进步奖”。之后,我们又在治疗和研究弱智儿童的基础上,对自闭症患儿惊喜脑影像学的研究,通过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检测自闭症儿童脑血流灌注情况,发现在22例中有17例的SPECT异常,阳性率高达797%,而且自闭症儿童的大脑左侧额叶、颞叶、顶叶血流灌注障碍,影响全脑的发育。针对这一发现,创立了“自闭八项”治疗小儿自闭症,经过不同地区的治疗观察,对自闭症患儿治疗有显效,不但不复发,而且还在不断地进步。

针灸治疗

“自闭八项”的取穴

闭八项”包括“四神针”、“智三针”、“脑三针”、颞三针”、“颞上三针”、“启闭针”“手智针”、“足智针”。

语言发育迟缓者加“舌三针”、风府透哑门,双眼不正、注意力不集中者加“定神针”,好动自伤或有癫痫者加“痫三针”、上肢活动能力差者加“手三针”,下肢活动能力差者加“足三针”。

蕲三针解说

穴位及针法解说

1四神针“四神针”位于百会穴前、后、左、右各旁各旁开1.5寸。首先取百会穴,两耳尖直上,与前后正中线交与于头顶并从前发际正中点向后5寸处即是百会穴。以百会为中心,想前、后、 左、右各旁开1.5寸取穴。前后两穴相当于餐脉的前顶穴和后顶穴,左两穴相当于足太阳膀胱经通天穴和络却穴之间,略靠近络却穴处。1.5寸的长短取决于患手掌夫的宽度,以一夫宽度的一半来定1.5寸即可。

2三针“智三针”由神庭穴和本神穴组成,其中神庭穴位于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处,本神穴在神庭穴旁开3寸,相当于神庭与头维穴之间外1/3与内2/3交界处。主治智力低下、自闭症、多动症、脑瘫等与神智有关的疾病。 

因为整个头部的穴位都可以治疗头痛、头晕、神志不清这些疾病,但是用'神”和“脑”字来命名的只有六个穴位。而在前头只有一个“神庭”穴和两个"本神”穴,斬老将这三穴位组成“智三针”。

针刺时,取1寸毫针,一般都是由前向后方平刺0.8寸。要注意避开头皮显露的静脉。出针时一定要按压一会,这样可以防止皮下血肿,如果皮下出血没有及时止住的话,很容易出现血肿块,引起疼痛。小儿患者时常可以见到这种情况,家长一定很惊慌,甚至不停地帮患儿揉、摸,这样反而会加重出血,使血肿块增大。正确的方法应该以消毒棉球准确按压出血点1~ 2分钟,即可解决问题。另外,在针刺过程中出现刺痛,或见小儿闹不止,极有可能刺中了血管,应及时调整针刺的方向,以免出现出血或血肿。

3脑三针“脑三针”位于后头部属小脑的范围,针灸传统腧穴中带“脑"字的穴位就只有三个,第个就是脑户穴两旁的脑空穴就是第二、第三穴,所以称作“脑三针”。

脑户穴处在督脉上,后发际上2.5寸,可以从后发际向上以一夫法量3寸,再减去半寸,即可找到。临床上我们多以体表标志法来找,在后头正中摸到枕外隆突,其处有一凹陷处,就是脑户穴在脑户穴左右旁开2.5寸,也是用一夫法减去半寸处,就可以找到脑空穴了。

“脑三针”主要用来治疗因小脑部疾病引起的运动失调,脑瘫、弱智儿童或眼病患者,三针均向下沿皮平刺,可刺0.81.2寸深。

4颞上三针“颞上三针”位于左侧“颞三针”上一寸处。主治儿童自闭症。

我们通过对有关自闭症研究的文献分析及运用脑影像学技术(SPECT)发现:自闭痖患者大脑皮质代谢呈弥漫性减弱,患者的颞叶、额叶和顶叶局部血流灌注减低,a以左半球更为突出,患者存在左侧半球特别是与语言相关的皮质区功能障碍。基于这结果并结合我们多年来治疗自闭症的临床经验,制定了 “颞三针”。

“颞上三针”的针法可参照“颞三针”。

5启闭针“启闭针”由人中、听宫、隐白三穴组成,主治小儿白闭症。

隐白、听宫、人中厲于孙思邈的“十三鬼穴",从中医对于“自闭症"这类疾病的认识来看,多与心、神、脑有关,而“十三鬼穴”又是专治这类病疲的有效穴和经验穴。此三穴可以增加患儿上、中、下三步对疼痛、声音的敏盛性,刺激相应大脑皮层,促进了其血液循环与代讲,改善了脑细胞的营养供应,从而促进了自闭症患儿脑神经元的发育与成熟。 取I寸毫针,人中穴向上斜刺,听宫穴张口取穴(往往在针刺时小孩因哭叫会张),0.50.8寸,隐白穴直|0.5~0.8寸。

6手智针 “手智针”由劳宫、神门、内关这三个穴位组成。主要是用它来治疗弱智儿童多动症,或者治疗失眠、癫痫,因为心藏神,具存养心安神的治疗作用,心包代心受邪,所以选用心包经的劳宫、内关穴,心经的原穴神门。当然,如果是手腕手掌麻痹或者活动障碍,都可以选用它,运动障碍属阳分多点,用它治疗感觉障碍多点。

“手智针”的取穴和针刺一定要准确,握拳时无名指即是劳宫穴,可以直1左右;神门穴用1寸针直0.5寸左右,一定要针稳、针牢;针内关穴时一定要摆正腕,使之处于一种自然体位,方能从两筋之间刺中穴位。

7足智针“足智针”由涌泉、泉中和泉中内穴组成。

在中医针灸经络学说方面,“有病下取”,“头上有病足下针”这种说法,既然是上病下取,智力低下或者语言障碍的病人,他们都是由于头部的病变,所以“足智针”以涌泉穴来定位,它是肾经的井穴,完全符合上病下取这个道理。肾主人体的元阴元阳,它与发育有关,刺激这个穴的针感非常强。为了进一步加强它的针感,选取足趾关节与足跟连线中点,刚好在涌泉的下面,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足心”,靳老把它叫做“泉中穴”,也就是涌泉下面的意思。还有一支针叫“泉中内”。从“泉中”旁开8分〜1寸左右,目的是加强它的刺激。“泉中内”就是根据肾经“斜走足心”的循行路径来取的。

“足智针”在临床上主耍用来治疗自闭自闭的患儿完全不说话,非常孤僻,除头部针刺外,多在足底选用“足智针”。另外,哑不能言等病也常选用。
    针刺时先针涌泉穴,以1寸针,向足背方向直
可刺0.50.8寸深;“泉中”和“泉中内”穴一般都直

8定神针“定神针”位于前额部。第一个穴是印堂上5分,第二、第三穴是阳白上5分。前额两侧为足少阳胆经分布之区域,正又为督脉所行,阳白穴是胆经的穴位,位处两目之上,从局部作用原理来说,就具有治疗眼疾的作用,井且与眼神有密切关系。肝胆相表里,肝开窍于目,藏魂;印堂穴属督脉,督脉为诸阳之海,内于脑,故神志不宁、注意力不集中、两目无神或斜视等症,均可选该三个穴位主治之。从临床实践屮发现,这三个穴位均较浅,针感特强,如果直进针,往往可以刺中穴位而获得预期的针感,但只能点刺而不能留针,刺激的时间也就较短,按照“宁失其穴,不失其经”的原则,从这三个穴上0.5寸处沿皮向阳白穴和印堂穴方向透刺,既不离经,也不失效,针刺也有一定的深度,针感比单纯针刺阳白、印堂还要好。因为注意力不集中都与眼神有关,自闭症、弱智儿童、多动症患儿在治疗以前不会看着你,你问他问题,他虽然回答你,但眼睛东张西望,答非所问,使用“定神针”后,他们都能安心学习,你跟他说话时,他都能望着你并能针对性地回答问题。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使用“定神针”后,原来双目无神或东张西望的症状都得到明显改善。

首先针第一针,向印堂穴方向沿皮平刺达鼻根部,然后再针第二、第三针,第二、第三针可达眉上,针均向下平刺。由于额前表皮的血管很丰富,所以要注意针第二、第三针时很容易引起皮下出血,行针或出针时出现这种情况,要及时用压迫止血法妥当地处理。

手法和疗程

留针30〜40分钟,用平补平泻捻转手法,每5〜8分钟捻针一次,留针期间,最少捻四〜五次。

每天一次,每周六次,星期天休息,120次为一个疗程,必要时休息1〜2个月再进行第二疗程的治疗。

穴位注射

药物:脑活素、脑多肤、胞二磷胆碱、维生素B12维丁胶性钙、胎盘组织注射液。

方法:每天一次,每种药连续用20天,轮换使用。有癫痫发作患者,禁用脑活、脑多肤。

穴位注射的选穴:可取背俞穴如心俞、肾俞、肝俞、脾俞、曲池、足三里等。每次1穴,左右共两针,轮回选用。

口服中成药

真人益智宝,1〜3岁每次2粒,每曰2次。3~5岁每次3粒,每日2次。5岁以上每次4粒,每日2次。

【靳老对治疗儿童脑病的几点看法】

    儿童脑病包括先天性的脑发育不良如自闭症、多动症、弱智和后天性疾病如脑外伤、脑瘫、神经精神病、传染病如脑膜炎、脑炎等。

    针灸能通经活络,对改善脑功能有明显疗效。脑为明之府。阴阳者全身之维,任、督脉通阴阳,督脉入络脑,任脉又通于督脉,故任、督二脉在治疗脑病中有重要意义。治疗的相同之处在于以头部取穴为主,头部用穴方面,靳老不大主张每天用运动区、感觉区等来治疗,因为这种呈线状的取穴方法易使病人产生耐受性。靳老主要结合脑的神经功能分布定位、经络学说和临床经验来取穴,以区域取穴为主。例如颞三针取穴为耳尖直上2寸及前后各1寸,针刺的刺激范围一样,但位置可有差别,这样可避免耐受性的产生。又如,开发智力用的智三针,即神庭和本神穴,从脑神经功能在大脑皮层的分布定位来说,此处为额叶;从经络学说来讲,虽全头穴位都能治头晕、头痛、神志意识陣碍,但用神”和“脑”命名的只有本神、神庭、脑户、脑空(四神聪为经外奇穴)。在弱智儿童的治疗中一定用“弱智四项”(既四神针、颞三针、脑三针、智三针),其中前部的智三针主攻智力,顶部的四神针主攻神志,两侧的颞三针相应于大脑中央前后回区,主攻肢体运动和感觉,脑后的脑三针相应于小脑,主攻平衡。经大的研究表明,使用“弱智四项”治疗后,患儿的脑血流量和脑内代谢水平均有明显改变,故其为治疗脑病的主要常规取穴。对弱智儿童来说,为使小儿和家长有一个适应过程,一开始仅用四神针,智三针,第二、三天后应把“弱智四项”全部用上。

   各种小儿脑病治疗的不同之处在于辨证配穴。不会说话者配舌三针和足智针。舌三针能刺激舌根,使舌灵活;足智针包括涌泉、泉中、泉中内,是依据“上病下取”和“头上有病足下取”的原则,古时用涌泉治哑症就是通过强刺激促其发声;听力下降,反应迟钝者取听宫,人中,完骨穴等等。

   自闭症的特点并不是患儿不会说话,而是他们不同别人说话,独处时自语,不合群,SPECT扫描显示左脑血流障碍,供血不足,脑氧供和营养不足,发育迟缓,脑功能障碍等,其取穴应以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以“弱智四项”为主,加“颞上三针”改善大脑患部的血流,常规取手智针、足智针、舌三针、手三针、足三针,加照海、申脉穴,这两穴分属跷、阳跷脉,阴阳跷脉主反应灵敏,行动矫健,两经聚于睛明。我们针刺舌三针,意在刺激舌肌(在舌头上针消毒困难,易引感染,疗效有待研究,故不主张使用,金津、玉液穴只宜一次放血,不宜多次反复针刺)。手法以左右捻转为主,可用电针。每次针刺后配合穴位注射,选穴主要取肾俞、脾俞,选药主要有脑活素(促脑细胞生长,但要注意有癫痫者禁用),胞二磷胆碱(营养脑神经),维生素B12,维丁胶性钙,人体胎盘组织液等。每种注射液用20支后应该换另一种,多种药物轮流使用。

    多动症患儿的智力相对正常,但注意力不集中,答非所问,学习成绩差,好玩好动,与人交谈时能回答,但眼不看对方,治疗以“弱智四项”为主。此病多为阴虚阳盛,多用养心安神之穴位,如定神针(阳白、印堂、太阳穴);属心火过旺者取手智针(劳宫、神门、内关穴);上肢活动障碍可取手三针(合谷、曲池、外关穴),三穴皆为手三阳经穴,通阳气;申脉、照海穴也常用,使其身体娇健。一般不行手法,留针时间较长。多动症患儿本身为兴奋状态,所以不用脑活素穴位注射,而选用胞二磷胆碱、脑多肽、维生素么,维丁胶性钙(钙本身有镇静作用)等。多取背部穴位,如肾俞、肝俞、脾俞穴等。另外,在特殊教育中,多动症患儿易染上不好的习惯,所以我们还是主张单个进行家庭教育。

    精神发育迟滞的儿童留针20分钟至半小时,最多40分钟,其中共行四次针,留针时间太长反而不好,因为我们不图一次就能把病治愈,时间长的话小儿也接受不了。当然,这个因人因病而异。毎天连续针,毎周休息1天,120次为一个疗程。当然,不一定要满120次,这样说只是为了能有足够的时间给孩子治疗。最好的治疗时期是在三、四岁开始,如果没有及时治疗,或在七、八岁才治疗就迟了。另外家庭治疗也很重要,以鼓励为主,学习方面不要要求过髙,要慢慢来,有耐心。饮食方面要注意戒食煎炸烧烤食物,尤其是薯条、烧鹅等类,这些东西使抵抗力下降。治疗过程中还需注意不要让小儿患感冒发烧或腹泻,否则会延缓治疗。 

小儿脑瘫是脑性瘫疾,因为脑部受损害而发育不好,以中央前回的运动区损害为多,多为出生时窒息、脑缺血缺氧或脐带绕颈造成脑损害。其表现以瘫痪为主,有具体的损害部位,取穴也要用“弱智四项”,失语加舌三针,其中颞三针是最主要的。另外还需要加用四肢部位的穴位,脑部受损,指挥不灵,故四肢运动障碍,四肢缺少运动,肌肉萎缩,反过来又影响脑部,形成恶性循环。可取三针,肩三针,足三针,股三针等刺激局部神经肌腱,以代替其本身的运动。上肢取手三针,合谷、曲池穴属阳明经,阳明行于三阳,外关属少阳,少阳主人身之侧;内侧取内关穴主治阴侧经脉病变,内关穴行于两筋之间,主内收,使阴阳相配,不失偏颇;下肢取足三针,足三里为阳明经穴,阳明行于三阳,三阴交为太阴经穴,太阴行于三阴,三阴交为三条阴经之交会穴。有足内翻、足外翻者用申脉、照海穴(属阴阳跷脉);股部肌肉有障碍(如抬腿障碍)者取血海,梁丘,伏兔穴,意在刺激股四头肌的股直肌;取风市穴主刺激股外侧肌;腰部无力者用腰三针(肾俞,大肠俞,委中穴),还可取坐骨针(坐骨点,大肠俞,昆仑穴)。

    脑瘫分硬瘫和软瘫,针刺时间长短上有所不同。硬瘫捻转角度大,时间长,软瘫捻转角度小,时间短。至于进针深浅,则根据个人体形而异。穴位注射方面,没抽搐者用脑活素,抽搐者用胞二磷胆碱、脑多肽维生素B12胶性钙、胎盘针等。内关穴不宜行穴位注射或加电。我们主张配合推拿按摩,最好让其母亲学会一定的手法来帮患儿按摩(推拿医生的力度大,小儿并不适合)。治疗时机也是越早越好,每个疗程120 次。

  关于针刺的方法。

入针宜“正指直刺,无针左右,神在秋毫,用意在针”,这样才易得气。我们不赞成用“飞针"法,靳老曾试过用红药水点出合谷穴后请人来“飞针”,但“飞针”不能保证每次都能刺中穴位,皮肤的不同部位有不同的神经感受器,如某处为痛觉感受器,某处为痒觉感受器,有的地方没有感受器等,偏离1毫米就已经偏离了原来的感受器。虽然说“宁失其穴,勿失其经”,飞针也有一定的疗效,可是若取不中穴位,疗效就要打折扣。中医经络的循行有很多与神经分布相似的地方,例如心包经出两筋之间,直入掌中,与正中神经的循行相似,针感的传导也和正中神经的走行相同,但正中神经没有说明哪一段治什么病,而中医经络踰穴就具体地说明了每条经上哪个穴位治疗什么病,如针大陵、内关穴后心胸舒适,睡眠改善,胃脘痛缓解,这就是中医的精华所在。靳老主张慢入针,消毒后把针放在穴位上,(严格讲,古人应先用指甲把穴位定好,针于交叉形指甲压痕的中心),缓慢进针。

   头部穴位多用平刺或斜刺,用1寸针,入针6~7分,不宜过深,因为小儿好动,易造成弯针或断针,断针多在针身与针柄之间断,故进针时宜剩3分在皮外;舌三针在下颌骨后和廉泉之间取穴,正中旁刑0.6~0.8寸(不足1寸),垂直向上进针,要避开颈总动脉;手智三针宜浅刺,内关穴一定要留针,但不宜太深,尤其是小儿。

    关于针刺的刺激量。大力,刺激强,留针时间长,能抑制神经,起达到泻法的作用;力小,刺激轻,留针时间短,能起到补法的作用。传统中医学对补泻有严谨的要求(时间、力度),另行叙述。比如蚊子叮咬时我们觉得皮肤痒,是神经兴奋传导的作用,神经有兴奋阈,达到一定刺激量后就可传导,刺激加大,可达阈上刺激,再续加人即为超限刺激,此时神经反而不传导。蚊子叮咬后毒素刺激神经达兴奋阈,神经传导给中枢产生痒感,此时用手继续抓叮咬处一段时间后反而不痒,其原因就是达到了超限刺激,使神经不再传导冲动所致;又如,当接到来信说亲人重病入院,人们会十分紧张,此时神经兴奋,但若信中说亲人突然去世,人们会晕倒,这是神经抑制。这种抑制是保护性抑制,不再接受新的刺激,以免再受伤害。

成人得气有酸麻胀痛感,但小儿不懂表达这些感觉,如何判断小儿的得气呢?古代对得气的描述是入针后有吸着感。《内经》说:“气未至也,如处幽堂;气之至也,如鱼吞钩”。现代对得气的酸麻胀痛的描述是日本人根据神经纤维感觉在《新针灸学》里提出来的。靳老还是主张用医生针下的感觉衡量得气。但小儿易哭闹,对针下感觉不好分辨。好能让小儿安静(进针时小儿哭闹是正常的,不哭反而不正常,此点应向家长解释清楚),不应为了让孩子不哭而在进针前给孩吃安定类的药物,或在进针后吃糖果,吃药会影响脑功能,吃糖果易呛入气管。(蔺广文整理)

 

本文摘录自《靳瑞针灸传真》  袁青教授编著  

 

联系我们
地  址:济南市市中区民生大街5号 办公电话:0531-69980306 专家热线: 15275316831
版权所有 山东济南市伟众孤独证康复中心 技术支持新建网络
目前网站已观看:23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