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病因与表现

伟众孤独症(ASD)儿童的社会性注意--专家经典理论
发布日期:2024/4/19

      有关ASD最初的研究就提到了该群体的视觉症状(Kanner,1943;Asperger,1944),ASD的社交症状中包含有视觉成分,如面孔识别与加工困难、目光接触(eye contact)异常、联合注意(joint attention)困难、情绪反应困难、面孔信息注意与理解困难(Dawson,Webb,&McPartland,2005),ADOS也将这些症状包括在内(Lord,et al.,2000)。ASD者社会性注意缺陷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尤其是社会性注意的早期损害,主要包括社会朝向注意(socialorienting)、面孔加工、联合注意(joint attention)、对悲伤情绪的注意(attention to the distress of others)等方面的缺陷(Dawson,et al,2004)。

       一、ASD儿童的社会朝向注意缺陷

      社会朝向注意缺陷指的是ASD儿童不能自发地将注意力集中于周围环境中自然发生的社会刺激。正常儿像在爱儿期时表现出对社会刺激的敏感,如5~7个月的婴儿在听到有人喊他的名字时会有反应,我现出有意识的趋向注意。然而ASD儿童却表现出对社会性刻激的极端不注意(Shic.2011),甚至是回避。3-4岁的ASD儿童无法像正常儿童一样老现出对语言的偏好(Kuhl,2005)。Piere等人(2011)发现14-42个月的ASD幼儿更愿意把目光停留在单调的几何图形上,而不是丰富多彩的社会信息。Chawarska等人(2010)在研究中发现,ASD儿童对比精神发有迟滞的儿童,当有竞争刺激出现时,更容易将注意力转移,而不是停留在对面孔的关注中。有研究发现,10个月大的ASD幼儿就有社会朝向注意缺陷,常表现为对社会刺激的目光接触回避(Werner,2000)。这种缺陷对于ASD者社交技能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二、ASD儿童的面孔识别与加工困难

      由于面孔信息在社会交流中的重要地位,人类在社会性注意中将面孔视作“特殊物体”而优先关注,并投入更多的注意资源(兰公瑞,刘成刚,盖笑松,2011)。以往研究表明,ASD者存在面孔识别加工困难,不能区分面孔与非面孔(综述见Simmons et al.,2009),对面孔的身份和表情识别也较差(金丽,陈顺森,2011)。ASD者并未像正常人群那样表现出对人物或面孔等社会刺激的注意倾向,现实中很容易观察到部分ASD者的“面孔回避”,他们更偏向于注意非面孔物(Swettenham,et al.,1998),而对面孔等社交刺激缺乏兴趣。在记忆研究中也发现,ASD者识记物体能力正常,但识记面孔能力受损(Blair,2002)。尽管面孔识别与加工问题未列入ASD核心显性症状,但却与ASD者许多方面的不足联系紧密(Dawson,et al.,2005;Jemel,Motron,& Davson.2006;Webb,2008)。大量研究显示,相比于其他类型物体,正常儿童会优优先朝向面孔,先朝向面孔,而ASD儿童却没有这种倾向,这种障碍不能简单归因于视觉记忆缺陷或言语、非言语缺陷。研究者认为,ASD儿童的面孔识别障碍是由于他们总体知觉方面存在向题,或者是负责面孔加工的脑区异常造成的(Dawson et al.,2005)。当前际究已经充分获得了ASD个体面孔识别时相应脑区激活障碍的生理证据,如杏仁核、纺锤体灰质(fusiformgyrus,FG)的激活不足,事件相关电位(evem.relatedbrain potentials,ERPs)研究中,也发现N170、P400、Ne等成分存在异常(Dawsonet al.,2002;郭嘉,2009)。先前研究认为,还有可能是由于负责整合信息的联合脑区异常,弱中央整合(WCC)导致了ASD儿童无法整合识别到的局部面孔信息,因而无法识别面孔(Shah et al.,1983)。也有研究认为,梭状回面孔区(fusiform face area,FFA)、杏仁核或者二者的联结机能失调导致ASD儿童面孔识别能力受损(Jemel et al.,2006)。然而,也有研究者认为ASD儿童面孔加工的能力并没有真正受损,只是表现出了不同于常人的特殊加工方式。正常儿童加工面孔时逐渐倾向于将面孔看成一个有组织、有意义的整体,即面孔各部位和特征都相互依存,而ASD儿童更多使用的是局部加工策略,优先加工局部或细节,很少在整体水平上进行加工处理(Josephet al.,2003)。面孔倒置效应(faceinversioneffect,FIE)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这一理论。正常人能够快速准确地识别出正立的面孔,但识别倒置面孔时的能力较差,而ASD个体在面孔识别过程中对正立面孔和倒置面孔的辨别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张越,王长平,庞文婷,2013)从注意需求和社会动机视角出发,社会交往动机的缺乏使得ASD儿童较少去注意面孔表情、姿势等社会刺激,从而导致其面孔识别能力出现障碍(Chawarska et al.,2007)。据此,ASD儿童面孔识别缺陷的行为和电生理学指标是继发于社交动机的基本缺陷,而社交动机缺陷与形成社交刺激的奖赏机制存在障碍有关。这种注意缺乏主要与目光接触有关。许多研究都发现,ASD儿童在面孔加工、识别时多注视面孔的下部而不像普通儿童那样注视眼睛(Joseph,2003;Nakano.2010),可以证实这一点。

       三、ASD儿童的目光接触异常

      在Kanner最初有关自闭症的定义中,目光接触异常就位列其中,且一直是ASD的诊断特征(如DSM-IV;APA.1994)。目光接触是社会交流所必需的前提技能,许多重要信息是通过非语言形式传达的,没有目光接触,将会失去这些重要的信息,因此,能否主动保持目光接触直接影响到注意力集中和交流能力的发展。ASD儿童目光接触困难,目光唤散、与人对视时间极为短暂。他们在发展早期就出现了视线加工损伤(Dawson et al,1998),比正常儿童更少自发地直视他人(Tantam,Holmes,&Condess,1993)研究认为,ASD者注视行为的异常可能由许多原因引起。他们可能不理解眼睛的心理意义,表现出从眼睛理解他人复杂心理状态和意图的缺陷(Baron-Cohen,Wheelwright,& Jolliffe,1997)。ASD的注视加工缺陷似乎并非目光注视辨别本身,而是源于通过日光接触来理解他人意图和心理状态的损伤(Baron-Cohen et al.,2001 )。当呈现视线朝向或不朝向儿童被试的面孔,并询问被试“哪个在看着你”时,ASD儿童与正常儿童、精神发育迟滞儿童的得分一样。而如果呈现的是一个卡通人物与某种糖果的画面,询问儿童该卡通人物更愿意要哪个糖果。正常儿童和精神发育迟滞儿童一般指向该卡通人物目光指向的糖果,ASD儿童很少能指向该卡通人物注视的糖果。即正常儿童、精神发育迟滞儿童能够将注视方向与其心理意义联系起来,而ASD儿童这种能力的缺陷并非归因于简单的视线方向觉察无能,而是不能使用这些信息来推断他人的心理状态(Baron-Cohen,1996)。ASD者目光接触减少也可能是由于他们对他人面孔和眼睛注视行为的回避(Hutt & Ounsted,1966)。呈现男女各6个面孔正面朝向的动态图片,其中一半是直接目光注视,另一半为左偏向或右偏向注视,每个短片中,面孔视线角度逐渐增加,让ASD儿童观看这些短片并测量其皮肤电。结果发现,ASD儿童对直视面孔产生的皮肤电反应比目光偏向注视的面孔更强烈,而控制组则对这两种条件的反应相当(Kylliainen &Hiefamen,2006)。

      四、ASD儿童的联合注意缺陷

      很多研究都表明ASD儿童呈现出联合注意的明显缺陷。他们不仅表现!较低的联合注意的技能,而且在后面的发展中也表现出延迟(Wethetby aal,2007)。研究发现发起联合注意和回应联合注意都出现了延迟。即使也表现联合注意,他们的技能从性质上也是不同的(Warreynet al.,2007)。Charman等人(1997)发现,与其他类型的发展迟滞儿童以及正常发育儿童相比,ASD儿童视觉注意的注视转换更少。ASD儿童联合注意与心理年龄有关。智商较高的ASD儿童表现出高水平的联合注意技能(比如指向和展示)。Sally(2008)用回顾性会谈和家庭录像分析,发现ASD儿童的联合注意损伤出现出现在2岁左右。但Leekam等人(1997)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ASD儿童的视觉联合注意并无明显增长,甚至心理年龄达8岁的ASD儿童也没有出现联合注视。ASD儿童比正常儿童更难主动发起联合注意,而且在联合注意的事件中持续的时间相对更短。之后的研究则显示,ASD者早期的联合注意缺陷能够通过干预获得改善。研究者对儿童1周岁生日聚会的录像进行分析,发现后来被诊断为自闭症的11个儿童与11个正常发育的儿童使用联合注意行为的频率差异显著。没有一个ASD儿童出现指向行为,然而正常发育的儿童会出现模糊的指向行为,如指一个物体给另一个人。虽然1周岁还不能诊断出自闭症,但这反映了ASD者婴儿期的行为就可能与正常发育儿童存在不同了,从社会认知观来看,联合注意的发展与理解他人感受、想法和意图的心理状态联系紧密(Tomasello,1995)。ASD儿童联合注意的缺失,可能归因子其对意图理解的,但是有人认为联合注意与社会动机有关。正常发展儿最从出生开始就表现出对声音和面孔等社会信息的倾好,本能地参与到社会交往中去,由此学会社会交流技能(Casin eal,208)。然而,ASD者无法现出对社会刺激的初向(Sason et al.,2007),缺少社会动机,从而导致联合注意发展困难,因为动机的缺乏不仅使得他们参与分享经验的兴趣减少,而且,对社会交流技能的缺失,也使得他们失去学习社会技巧的机会,并由此反作用导致社交神经发育的杂乱无章。ASD者有其特征性的联合注意缺陷,这作为ASD核心症状中社会交流障碍的具体表现而成为诊断标准之一;同时联合注意的发展水平还是ASD严重程度的判断标准(APA,2013)。

      五、ASD儿童对情绪的注意缺陷

      对悲伤情绪的注意缺陷也是ASD社会性注意缺陷的表现之一(Sigman,etal.,1992)。正常婴儿在大约4~6个月大或者更早就能够注意到不同的情绪面孔(如高兴、中性或悲伤),并做出相应的反应,他们的社会性注意更多指向高兴的表情(Rochat,2014)。到9~12个月大的时候,婴儿会从成人面孔寻找情感信息来判断当前社会刺激的性质,这也是社会趋向注意的一种(Moore &Corkum,1994)。而到了2岁,幼儿在看到悲伤表情时会出现安慰及分享等亲社会行为(Zahn-Waxler& Radke-Yarrow,1990)。研究表明,虽然ASD儿童能够区分中性情感和负性情感,并能对负性情感更多关注,但与正常儿童对比则表现出更少的兴趣,更少的注意保持(Corona,etal,1998)除了对悲伤情绪的注意缺陷,ASD者还可能存在对其他情绪的反应困难。有研究者通过知觉实验发现人类和动物都有威胁知觉偏向(threat pereopionbias),即对社会威胁信息产生选择性注意的倾向(Lw,Daleiden,&Lu.2007),这与生物进化过程维持种系发展密切相关。在对ASD者的威胁知觉研究中发现,ASD儿童的威胁知觉机制基本完整,但较正常儿童的知觉效能差(林云强,2012)。在面孔情绪加工方面,现有研究也存在争议。Baron-Cohea等人(1997)发现ASD者对几种基本情绪识别能力低于正常对照组。然而Begeer等人(2003)在另一项研究中却发现ASD者能正确识别基本情绪。陈顺森等人(2011)发现ASD儿童觉察不同情绪面孔的时间较正常儿童长,而加工时间短,但加工模式与正常儿童类似。虽然研究结果不一致,但ASD者对复杂面孔表情的识别存在困难却是共识(郭嘉,2009)。


摘自《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的视觉加工》人民日报出版社    陈顺森著。

 

联系我们
地  址:济南市市中区民生大街5号 办公电话:0531-69980306 专家热线: 15275316831
版权所有 山东济南市伟众孤独证康复中心 技术支持新建网络
目前网站已观看:162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