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derstanding of brain in Neijing
ZHAO Hong-bo, WANG Yan, LIU Guo-qing.
通过阐述《内经》中对脑的形态,解剖位置,功能及病理变化和治疗的描述,从而说明传统医学中包含着大量对急危重症的研究,应该纠正中医治慢,
西医治快的错误思想,积极推进中医急诊学的建立,从而促进中医学的更好发展。
1脑的解剖位置
《内经》中把脑归为奇恒之府。《素问•五藏别论》说:“脑、髓、骨、
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泻,名曰奇恒之府”,并运用了解剖的方法进行描绘,《灵枢•经水》曰:“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其藏之坚脆,府之大小,谷之多少……皆有大数。”可见,既已解剖人体,盖人之头脑内部结构也己明了。《灵枢•海论》说:“脑为髓之海,其输上在于其盖,下至风府。”《灵枢•骨度》说:“头之大骨围为二尺六寸”,“颅至顶一尺二寸”脑在颅内,上至头盖骨,下至风府,与脊髓相通形成一个系统,据上海华山医院等编写的《实用神经病学》记载,河南医学院和北京医学院按照古人同身寸折算方法,分别测得成人头围为二尺五寸五分,前发际至后发际为一尺一寸七分,这说明古人对成人头围正常标准的研究是很符合实际的[1],这些认识不是主观臆测,而是来自实际的解剖度量,说明中医关于脑的理论是建立在当时的实验水平基础上的,虽然是粗糙的,但却是科学的。
2脑的生理特性
脑为清灵之脏,一方面脑为诸阳之首,位高气清,乃真气之所聚,不容邪犯,如若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则可导致头痛头重神识昏蒙等症状;另一方面诸
髓皆属于脑,而髓乃肾所藏的先天之精,在后天之精的充养下所化,其质至清至纯,功能荣脑养骨,淖泽全身。脑喜静而恶躁,脑藏元神,以清静明通为贵,躁动扰乱则元神失安,意志散乱。
3脑的生理功能
《素问•本病论》说:“神失守位,即神游上丹田,在太乙帝君泥丸宫下。”张景岳注云:“人之脑为髓海,是谓上丹田,太乙帝君所居,亦曰泥丸宫君,总众神者也。”这些论述已经认识到脑与神关系密切,脑贮藏脑髓,脑主神明,思索凝神于脑和灵机记性在脑,主司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和情感心理活动,脑还调节和控制各脏腑经络的机能活动。《素问•脉要精微论》说:“头者,精明之府。”《灵枢•大惑论》说:“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而与脉并为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脑在头内,在头部的器官中眼睛最能反映五脏六腑与脑的关系“眼睛的结构由瞳子、黑眼、络脉、白眼、肌肉等组成,是肾、肝、心、肺、脾五脏六腑全身整体形象的缩影,眼睛通过血脉与脑及颈项脊髓相通,形成一大系统,脑通过这个系统实现其对五脏六腑全身的联系调节和控制!”[2]这些论述指出了脑与全身的紧密联系,五脏六腑的精微物质和功能活动都受脑的统属。
4脑病的病因病机
4.1外感六淫外感六淫,以风、寒、疫疠之邪为多见。《素问•太阴阳明论》云:“伤于风者,上先受之。”《素问•奇病论》云:“人有病头痛,以数岁不己,此安得之,名为何病?岐伯曰:当有所犯大寒,内至骨髓,髓者以脑为主,脑逆故令头痛,齿亦痛,病名曰厥逆。风为百病之长,寒湿燥热之邪常附于风而致病,以风寒、风湿、风热等邪上犯所致脑病较多。”《素问•风论》云:“风气循风府而上,则为脑风。”《素问•刺法论》云:“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症状相似[3]。”说明了疫疠之气有发病急、变化快、病情重、终伤脑的病理特点。
4.2内伤七情喜伤心,喜乐过度则神焕散,虚则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实则哭笑无常,狂妄躁动。怒伤肝,恼怒过度肝气升散则头晕,头痛,肝血上逆则晕仆厥倒。思伤脾,脾虚气结则心中抑郁苦闷,烦乱不已;脾虚生痰,循经上犯髓海则头痛头晕。悲忧伤肺,悲痛欲绝,精竭失生,见形体残毁,甚则昏厥猝死;悲忧不解,肺气聚郁,生热生痰生瘀,见癫痫癫狂。惊恐伤肾,惊乱太过,气血失调见心神不安,心悸失眠,血气内郁见精神错乱、幻觉、癫痫。
4.3髓海不足脑为髓海,脑髓不足,失其滋养,髓海失充,脑的功能失调,可出现一系列病理表现。《灵枢•海论》说:“脑为髓之海……髓海有余则轻劲多力,自过其度;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髓海不足,脑失荣养,则诸窍失濡,耳目失聪,筋骨失养,肢体酸软无力。
4.4脑络瘀阻多为头部外伤,或脑生肿物,或中风后瘀血阻滞脉络,以致脑的功能失常,出现头晕、头痛以及感觉、运动障碍等症候,甚则神志异常。
5脑的病变
5. 1头痛是脑病的常见症状,相当于现在的周期性偏头痛,丛集性头痛及慢性阵发性偏头痛。源子《素问•风论》,据其病因有“脑风”,“首风”之名。认为乃外在风寒邪气犯丁•头脑而致。《素问•生气通天论》说:“因于湿,首如裹”说明湿邪可致头痛。
5.2厥证是脑病中的常见危重病症,《内经》中记载与脑病有关的有薄厥、煎厥、暴厥、尸厥等。薄厥类似子现代脑出血、脑血管痉挛、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症,《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郁于上,使人薄厥,有伤丁•筋,纵,其若不容。”指出暴怒伤肝,肝失调达而致肝气上逆,血随气逆于上,气血上郁以致脏腑经络之气阻绝不通,诸窍不利而发生突然昏厥,不省人事,或出现筋脉弛缓不收,肢体不能随意运动等症。煎厥类似现代高血压脑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症。《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积于夏,使人煎厥,目盲不可以视,耳闭不可以听,溃溃乎若坏都,汩汩乎不可止。”指出阳气因烦劳过度而亢盛,消烁阴精,导致阴精渐绝于内,若反复发作到了夏季复受暑邪,则暑热煎灼真阴,阴竭阳脱而出现目不明、耳不聪,甚至突然昏厥,不省人事。暴厥类似现代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症。经曰:“脉至如喘,名曰暴厥,暴厥者不知人言。”见脉急促,兴奋,躁动,耳失听,意识不清。气厥可归属于暴厥。气虚之厥,见眩晕昏仆,面色发白,汗出肢冷,脉微弱,类似现代低血糖昏迷等症;气实之厥,见猝然昏仆,胸膈喘满,脉弦滑,可见丁•现代肝性脑病、肺心脑病病程中。尸厥:“人身脉皆动,而形无知也,其状若尸,或曰尸厥鸣。”尸厥为突然昏死不省人事,但形体无损。
5.3 癫狂为精神错乱的一类疾病。癫相当于现代的抑郁型精神病。《灵枢•癫狂》说:“巅疾始生,先不乐,头重痛,视举、目赤,甚作极,己而烦心。”是对巅的临床表现的描述。《素问•脉解篇》说:“阳尽在上,而阴气从下,下虚上实,故狂巅疾也。”指出火邪扰心和阴阳失调可以发病。《灵枢•癫狂》有“得之忧饥”、“得之大恐”、“得之有所大喜”等记载,明确指出情志因素亦可导致本病的发生。狂相当于现代的精神分裂症。《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躁狂越,皆属于火。”论述了其病因。《灵枢•癫狂》说:
“狂始发,少卧,不饥,自高贤也,自辨智也,自尊贵也,善骂詈,日夜不休。”《素问•阳明脉解》指出:“病甚则弃衣而走,登高而歌,或至不食数日,逾垣上屋。”是对狂的临床表现的描述。在治疗方面《素问•病能论》提出用生铁落为饮。
5. 4癫痫《素问•奇病论》说:“人生而有病巅疾者……病名为胎病,此得之在母腹中时,其母有所大惊,气上而不下……故令子发为巅疾也。”这是对现代癫痫的最早的认识。
5. 5眩晕相当于现代的脑性眩晕、高血压、低血压、神经衰弱等,最早见于《素问•至真要大论》,称为“眩冒”、“眩”。《内经》对此病的病因病机有以下几方面的论述,一是外邪致病,如《灵枢•大惑论》说:“故邪中于项……入于脑则脑转……目系急则目眩以转矣。”二是因虚弱致病,如《灵枢•海论》说:“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晕。”三是与肝有关《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5.6痴呆相当于现代的先天性或精神病后出现的痴呆、血管性痴呆、阿尔茨海默病、脑萎缩等病,《灵枢•口问》提出:“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灵枢•海论》亦云:“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以上临床表现,在痴呆患者亦属多见。《灵枢•决气》又有“脑髓消”的记载,“消”,为消耗、空虚之意
[4] 。脑髓消可因先天不足、髓海空虚而成,亦可由年老体衰,精、气、血亏损
而发,严重者常演致痴呆的发生,表现为记忆力、理解力、判断力、计算力、定向力的减退,思维迟缓,表情呆钝等。
6脑病的治疗
凡疾病影响及脑,在出现神志方面的病变时,要优先治之《素问•宝命全形论》:“凡刺之针,必先治神。”《素问•移精变气论》:“得神者昌,失神者亡。”说明了治神的重要性,从此可领会其精神。
6. 1以脏治脑《素问•宣明五气论》言:“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脑虽为精明之府,但大脑的一切活动及反映与五脏的关系极为密切,五脏的病变影响及脑,脑的病变也可通过五脏进行调治。比如《内经》对于狂证,则是以调治各脏腑经脉而进行治疗的。
6.2调和情志脑病大多是外受病邪,情志刺激,五脏失调,气血逆乱所引起的,所以要注意调养神志。《素问•上古天真论》说:“恬淡虚无,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现代医学亦证实,人的精神状态好时,能分泌有益的激素酶和乙酰胆碱,能使神经内分泌系统调节到最佳状态,免疫力得到增强,有利于防病保健。还可以情胜情,移情易性《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及《素问•五运行大论》均有“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等论述,是中医情志治疗的端倪,与现代心理治疗类同。
7结束语
脑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人体的许多生理活动与病理改变都与脑有着密切的关系,脑的病变也是直接威胁人类生命的急性危险性疾病,在传统医学中包含着大量对急危重症的研究记载,不但应该纠正中医治慢,西医治快的错误思想,而且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对传统医学理论加以创新发展,积极推进中医急诊学的建立和完善,从而促进中医学的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黄信初.《内经》对“脑与神”的认识及后世的发挥.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0,22(3): 5.
2余熹.《内经》对脑病的认识.江苏中医,1994,15(1): 31.
3 傅雷,吴敏.《内经》对脑病的认识初探.江苏中医,1998,19(12): 44.
4 王欣.《内经》脑髓理论与痴呆.浙江中医杂志,2000,1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