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集体课训练

伟众音乐律动课程有效性近红外脑功能成像技术精准验证
发布日期:2024/11/23

一、音乐律动教学的脑科学价值

大脑皮层的结构极其复杂,各脑区在行为活动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当我们刚开始学习一项运动技能时,负责运动准备和规划的前运动皮层(premotor cortex, PMC)较为活跃,同时参与的还有前辅助运动区(pre-supplementarymotor area, pre-SMA),辅助运动皮层中更靠前的区域)。在随后漫长的练习过程中,随着对曲目和指法的逐渐熟悉,PMC的神经活动降低,辅助运动皮层(supplementary motor area, SMA)持续活跃,这对控制连续动作和执行复杂任务尤为重要。与此同时,初级运动皮层(primary motor cortex)也更加活跃,这里的神经元可以直接投射至脊髓中的运动神经元。初级运动皮层将运动意向和肢体的感觉反馈转变为运动指令,并在长期保留和回想这些动作技巧的时候发挥重要作用。

 

除了皮层外,几个重要的皮层下区域——丘脑(thalamus)、基底神经节(basal ganglia)、小脑(cerebellum)与许多感觉、运动相关皮层相连,帮助我们获取和整合视觉信息(乐器、肢体的位置)、听觉信息(音色、音阶、节奏等)、触觉信息(手指接触乐器),在音乐律动技能的学习、纠错和提升中都非常关键。当然,想要做得好绝不只是“动起来”和“眼观四路,耳听八方”。节奏时序的把握,需要基底神经节、SMA、背侧PMC和前额叶皮层的参与;而对动作进行更精细化地时序调整,则小脑显得十分重要。此外,大脑顶叶和背侧PMC在帮助动作的空间组合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二、近红外脑功能成像技术检测音乐律动激活的脑区域

(一)脑科学教案

《小手拍拍》律动

脑科学分析

感官知觉:听觉、视觉、本体感觉。

训练脑区:颞叶、额叶、顶叶、枕叶。

认知表现:辨别声音、动作再认、手眼协调。

教学目标

1、感受由慢到快的节奏。

2、听音乐辨别音乐中的动作指令,并完成动作。

3、跟随老师,完成动作模仿。

授课材料

《小手拍拍》律动音乐。

教学过程

1、慢速播放《小手拍拍》,跟随老师完成动作。

小手拍拍,小手拍拍,手指伸出来,手指伸出来。

眼睛在哪里,眼睛在这里,用手指出来,用手指出来。

鼻子在哪里,鼻子在这里,用手指出来,用手指出来。

嘴巴在哪里,嘴巴在这里,用手指出来,用手指出来。

2、常速播放《小手拍拍》,跟随老师完成动作。

小手拍拍,小手拍拍,手指伸出来,手指伸出来。

眼睛在哪里,眼睛在这里,用手指出来,用手指出来。

鼻子在哪里,鼻子在这里,用手指出来,用手指出来。

嘴巴在哪里,嘴巴在这里,用手指出来,用手指出来。

3、倍速播放《小手拍拍》,随音乐独立完成动作。

小手拍拍,小手拍拍,手指伸出来,手指伸出来。

眼睛在哪里,眼睛在这里,用手指出来,用手指出来。

鼻子在哪里,鼻子在这里,用手指出来,用手指出来。

嘴巴在哪里,嘴巴在这里,用手指出来,用手指出来。

(二)音乐律动激活的脑区域

1、脑俯视图:全脑激活。

2、脑前视图:额叶脑区激活。

3、脑后视图:枕叶脑区激活。

4、脑左视图:左侧颞叶脑区激活,左侧额叶背外侧脑区激活。

5、脑右视图:右侧颞叶脑区激活,右侧额叶背外侧脑区激活。

三、脑科学总结

伟众脑科学研究中心通过近红外脑功能成像技术(fNIRS),检测到了音乐律动教学过程大脑相应区域产生的耦合效应与脑科学理论相符,达到了教学目标,验证了音乐律动脑科学教案的科学性。

 

联系我们
地  址:济南市市中区民生大街5号 办公电话:0531-69980306 专家热线: 15275316831
版权所有 山东济南市伟众孤独证康复中心 技术支持新建网络
目前网站已观看:231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