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来自音乐心理学的研究显示,音乐是一种独特的、多通道的刺激。音乐并非仅仅被知觉为听觉信号,而是被知觉为一种意向性表达(intentional expressive)的运动动作。例如,我们和着音乐的节奏舞蹈,我们扭摆身体来演奏乐器,我们利用口腔、声带、咽喉等器官来歌唱。最近大量脑成像研究表明,特定的音乐学习经历或专业知识可以调节前额叶镜像神经元系统的活动(图1)。例如,吉他演奏者在观察他人演奏吉他时,镜像系统活动也显著大于非吉他演奏者。并且,这种观察与执行动作之间的匹配,还会进一步产生感同身受的情绪体验。
(图1:镜像神经元系统)
另一方面,一系列研究发现,自闭症儿童非常喜欢学习与创作音乐的过程。倾听音乐可以唤起这些个体的强烈情感,而他们在处理情感上都存在很大的困难。这种对音乐与音乐创作的积极回应也许可以帮助自闭症儿童与他人进行互动,从而诱导他们参与到那些可以促进其社会性技能、语言技能与运动技能习得的活动中去。例如,Buday等的研究显示,基于音乐的活动有助于促进自闭症儿童使用符号语言以及其他非言语的交流方法。此外,将旋律与节奏型和视觉线索结合起来的言语指导可以帮助自闭症儿童更好地记住治疗师所教授的词汇。同时,通过音乐学习可以改善自闭症儿童的联合注意行为以及非言语的社会交流技能。
(图2:音乐及音乐律动律动激活的脑区域)
近期,作为“旋律吟唱疗法”(MIT)的形式之一,听觉—运动映射训练(AMMT)被用以治疗自闭症。在听觉—运动映射训练中有三个重要成分:唱歌、模仿与运动活动。
(图3:音乐律动近红外脑功能成像技术(fNIRS)检测)
首先,与说话相比,唱歌会更加显著地激活双侧的额—颞神经回路,而该回路恰恰包含了镜像神经元系统的某些脑区。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旋律吟唱疗法的改进形式可以通过激活左半球受损的失语症患者的右半球中的额—颞神经回路从而产生表达性语言。其次,旋律吟唱疗法中的运动过程(例如用手敲击或弹奏乐器)会激活控制口面部与发音活动的感觉运动网络。
(图4:音乐律动近红外脑功能成像)
因此,旋律吟唱疗法中激活的脑区与镜像神经系统之间的重合可能会促进那种对有意义言语交流至关重要的听觉—运动映射。再次,考虑到镜像神经元与模仿之间的紧密关系,旋律吟唱疗法已将模仿吸收为干预的重要组成部分。旋律音调治疗的作用机制是个体将感觉信息直接转变到运动计划的模仿元素,从而驱使参与到音乐和语言的感知与产生的大脑区域之间产生一种强烈的募集和共同激活。
总之,一系列行为研究发现,在经历重复的模仿之后,自闭症儿童会减少运动活动的时间,并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社会性互动中。当然,当前BMT仍面临诸多的争议,以此为基础开发的音乐治疗实践及其疗效还需要接受更多实验室证据的检验。
伟众脑科学研究中心通过近红外脑功能成像技术(fNIRS),检测到了音乐律动教学过程大脑相应区域产生的耦合效应与脑科学理论相符(图4),达到了教学目标,验证了音乐律动脑科学教案的科学性。同时也充分证明了自闭症儿童“听觉—运动映射训练”这一科研成果的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