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病因与表现

大脑后扣带皮层(PCC)异常导致自闭症(ASD)的神经机制
发布日期:2025/9/13

        后扣带皮层(PCC)异常导致自闭症(ASD)的神经机制是一个涉及神经环路、神经递质、细胞功能及发育过程的复杂网络,其核心在于 PCC 的结构与功能异常破坏了社交认知、注意力调节及信息整合的正常神经通路,最终表现为自闭症的核心症状(社交障碍、重复行为、感觉异常等)。具体机制可从以下几个层面解析:

        一、默认模式网络(DMN)功能失衡:内源性与外源性信息处理的冲突

        PCC 是默认模式网络(DMN)的核心节点,DMN 的核心功能是处理内源性信息(如自我参照思维、记忆提取、默认状态下的心理活动),并在执行外部任务时被动态抑制,以优先处理外源性信息(如社交线索、环境刺激)。

        自闭症患者的 PCC 异常直接导致 DMN 功能失衡:

        DMN 过度激活且难以抑制

        静息状态下,自闭症患者 PCC 与 DMN 其他脑区(如内侧前额叶皮层 mPFC、楔前叶)的功能连接显著增强,导致内源性思维(如重复想法、自我聚焦)过度活跃;而在需要关注外部社交任务(如识别面部表情、理解他人意图)时,PCC 无法被有效抑制,DMN 持续活跃,抢占了外源性信息处理的神经资源,导致患者难以从 “自我中心” 的内源性状态切换到 “关注他人” 的社交状态,表现为社交回避或互动困难。

        与任务网络的拮抗失调 

       正常情况下,DMN 与执行控制网络(负责目标导向行为)存在拮抗关系(一方激活时另一方抑制)。自闭症患者 PCC 与执行控制网络(如背外侧前额叶)的拮抗作用减弱,导致无法有效抑制重复的内源性行为(如反复摆弄物体),进而强化了兴趣狭窄和重复行为。

        二、社交认知环路连接断裂:社交线索整合障碍

        PCC 通过扣带束、钩束等白质纤维与多个社交认知关键脑区(如颞顶联合区 TPJ、杏仁核、mPFC)形成紧密连接,负责整合 “他人意图”“情绪信号”“自我经验” 等多维度社交信息。自闭症患者的 PCC 与这些脑区的连接异常直接破坏了社交信息的整合:

 

        与 TPJ 的连接减弱

        TPJ 是解读他人视角(如 “心理理论”)的核心脑区,而 PCC 负责将 TPJ 处理的 “他人视角” 与自身记忆经验整合。PCC-TPJ 连接减弱会导致患者无法将他人的眼神、表情与自身经验关联(如无法理解 “皱眉” 可能表示不满),直接引发社交沟通障碍。

        与杏仁核的连接异常

        杏仁核负责情绪信号的初步加工(如恐惧、愉悦),PCC 则参与情绪信号的深层解读与记忆存储。自闭症患者 PCC - 杏仁核连接增强或减弱均可能导致情绪处理紊乱:连接增强可能放大负面情绪信号(如对轻微社交拒绝过度敏感),连接减弱则可能导致情绪识别迟钝(如无法区分微笑的善意与嘲讽)。

        三、神经递质与神经元兴奋性失衡:信号传递紊乱

        PCC 的正常功能依赖于兴奋性(如谷氨酸)与抑制性(如 GABA)神经递质的平衡,以及多巴胺、5 - 羟色胺等调制递质的精准调控,这些平衡在自闭症中被打破:

        GABA 能抑制不足

        PCC 中 GABA 能中间神经元负责抑制过度活跃的兴奋性神经元,维持信号筛选效率。自闭症患者可能因 GABA 合成酶(如 GAD65)表达降低或 GABA 受体功能异常,导致 PCC 抑制性调控不足,使得大量冗余信息(如背景噪音、无关视觉刺激)无法被过滤,引发感觉过敏(如对他人说话的语调过度敏感),并干扰社交信息的优先处理。

        5 - 羟色胺与多巴胺异常

        PCC 富含 5 - 羟色胺 1A 受体和多巴胺 D2 受体,参与社交动机和注意力调节。自闭症患者常存在 5 - 羟色胺转运体(SERT)功能异常,导致 PCC 内 5 - 羟色胺再摄取过快,削弱其对社交线索的 “奖励性” 编码(如无法从眼神交流中获得愉悦感);而多巴胺失衡可能导致 PCC 对重复行为的 “强化效应” 异常(如反复摆弄物体时多巴胺过度释放,强化这种行为)。

        四、发育关键期的结构异常:神经环路构建缺陷

        PCC 的结构异常(如灰质体积、突触连接)源于胚胎期或儿童早期的发育紊乱,而这一时期正是社交认知环路形成的关键窗口:

        突触修剪不足

        正常发育中,儿童期 PCC 会通过 “突触修剪” 去除冗余突触,优化神经连接效率。自闭症患者可能因 microRNA 调控异常(如 miR-132 缺失)或免疫炎症(如小胶质细胞功能异常),导致 PCC 突触修剪不足,灰质体积增大(影像学已证实),但有效突触连接减少,形成 “连接冗余但低效” 的状态 —— 这种结构异常会导致 PCC 在处理社交信息时 “信号过载”,无法精准提取关键线索(如在复杂社交场景中无法聚焦对方的表情)。

        髓鞘化延迟 

       PCC 与其他脑区的白质纤维(如扣带束)髓鞘化不足会降低信息传递速度。自闭症患者的弥散张量成像(DTI)研究显示,PCC 与 mPFC 的白质各向异性(FA)降低,提示髓鞘完整性下降,导致社交信息在脑区间的传递延迟,进一步加剧社交互动中的 “反应滞后”(如无法及时回应他人的对话)。

        五、总结

        PCC 异常导致自闭症的核心机制是:结构异常(突触修剪、髓鞘化缺陷)破坏了神经环路的物理基础,功能异常(DMN 失衡、连接断裂)阻碍了信息整合,神经递质失衡加剧了信号传递紊乱,最终在发育关键期固化了社交认知、注意力调节的缺陷,表现为自闭症的核心症状。未来需进一步明确 PCC 不同亚区(如背侧 PCC 与腹侧 PCC)的特异性作用,为靶向干预提供更精准的靶点。

 

联系我们
地  址:济南市市中区民生大街5号。 专家热线: 15275316831 办公电话:0531-69980306
版权所有 山东济南市伟众孤独证康复中心 技术支持新建网络
目前网站已观看:289754